百家姓中汲姓和邴姓的来源
我国的姓氏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部族分化,通过部族的图腾区分出最早的八个不同部族,也就是上古八大姓的构成,经过发展就形成了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你想知道更详细的姓氏来源资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汲姓和邴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汲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昌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
2、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宣公的子孙中有受封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清河东)、濮阳(今河南濮阳)。
二、郡望堂号
【堂号】"东海堂":汉朝汲黯,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时为东海太守。把东海治理得人民富裕,地方太平。召为主薄都尉,朝廷赞他是社稷之臣。
【郡望】
1、濮阳:古县名,春秋时卫轩都,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又郡名,晋代置。今为山东省濮州县。
2、清河:《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汲氏望出清河郡。汉代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3、西河:《姓氏考略》中有记载:汲氏望出濮阳、西河、清河。汉代置郡。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二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三、历史名人
汲固:后魏孝文帝时兖州从事,勇救刺史李式始满月的婴儿,为人称道,升为主薄。
汲黯:汉武帝时大臣,滑县人。为官以清静治民。景帝时为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出行,则为前导)。武帝时,为谒者,往视河内为灾,以便发仓粟赈民,出为东海太守,召为主爵都尉被称为社稷之臣。
汲氏祠堂对联资料
汲(Jí)姓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
源承姬姓;
望出清河。
——全联典指汲姓源流、郡望。
仁慈报本濮阳郡;
忠孝传家清德堂。
——全联典指汲姓的源流和名堂。
太守汉廷旌直;
梁城兖吏匿孤。
——上联典指西汉濮阳太守汲默黯,崇尚节义,常直言切谏,武帝曾说:“古代有社稷之臣,汲黯很像。”下联典指北魏梁城人汲固。刺史李式坐罪,固抱式子而遁,遇赦始归。
霜雪孤臣惟太守;
云天义士美梁城。
——同上。
邴姓的来源
邴(Bǐng)姓始于春秋,以封地名为姓,是晋大夫邴豫的后代。得姓始祖:邴豫。“邴”亦作“丙”,晋国大夫邴豫食采于邴,(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县东。)子孙以地为姓,称为邴姓。
邴氏祠堂对联资料
望居鲁郡;
源自春秋。
——全联典指邴姓的源流和郡望。
望成魏国平阳郡;
誉满郁州操尚堂。
——全联典指邴姓的郡望和名堂。
汉、丹兄弟皆贤达;
原、郁祖孙俱高名。
——上联典指西汉有邴汉、邴丹二兄弟,俱有清操之行。下联典指东汉名士邴原及其曾孙邴郁,俱有高名。成帝以博士征,郁辞疾不赴。
筑殿功臣懋绩;
辞官贤士清名。
——上联典指十六国时后赵邴辅,多才多艺,后赵国都的宫殿台榭,都由他主持营造,被明帝石勒任为材官将军。下联指西汉琅邪人邴汉,品行高洁,历官京兆尹。王莽篡权执政,他不愿合作,告老还乡。
附:
平步青云多壮志;
阳关大道好前程。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邴姓望族居住地“平阳”二字的嵌字联。
叹云中鹤翔,未堪罗网;
问春初牛喘,燮理阴埋。
——佚名撰邴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名士邴原。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邴吉的事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777 208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百家姓中牧姓和隗姓的来源
下一篇:百家姓中班姓和仰姓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