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姬姓和申姓的来源
我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结晶,从最早的原始社会部族分化开始,经过漫长的发展,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姓氏,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姬姓和申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姬姓的来源
一 姓氏源流
1 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开始改为周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2 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就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二 迁徙分布 姬姓的望族居住在南阳(今天的河南南阳)。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南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地区。
【堂号】
寿丘堂:因为黄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黄帝又是生于寿秋,所以有这个堂号。
赤舄堂:歌颂周公旦的诗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四 历史名人
姬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商纣王时代为西伯,纣王听信了大将崇侯虎的谗言,把姬昌招来囚禁于河北汤阴北。他的大臣散宜生等人向纣王敬献美女、宝贝、玉石才将姬昌放了出来。姬昌回到岐山领导周族人民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任用贤才,联合了一些受到商统治者奴役压迫的族部小国,组成反商的联盟。攻灭了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天的河南篙县北)等国。定都奉邑(今天的西安市西南),又调解了虞、芮两国的争端,使两国归附。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姬昌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灭了商,建立了周朝,并追封其父为文王。
姬敏:明朝西安知府,字号学,孟津人。德才兼备,节cao过人。
姬奠川:民国时期河北定兴人。早年毕业于北洋师范学校、中国大学商科。历任甘肃省西北银行经理兼银行总办、绥远省官钱局、察哈尔省官钱局、河北省银行经理。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安裕华银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河北省银行经理兼天津市银行经理、中原银行董事长、天津市商会理事长。行宪后,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1960年逝世,终年71岁。
姬氏祠堂对联资料
姬(Jī)姓在中华民族长达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是为最古老的一个姓氏。得姓始祖:黄帝。黄帝生于寿山,长于姬水,以姬为氏。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就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西周初年大封诸侯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姓源黄帝;
望出南阳。
——全联典指姬姓的源流和郡望。
凤毛仪世南阳郡;
玉树生庭赤舄堂。
——全联典指姬姓的郡望和堂号。
红衣升国士;
赤舄颂周公。
——上联典指明代正统年间监生姬序。英宗曾在梦中见异人,被告知:监生中穿红衣服的是忠臣。待监生们朝贺时,只有姬序穿红衣褐袄,于是被提拔任用。下联典指西周初政治家姬旦,即周公(见周氏联)。《赤舄(_ì音戏)》为颂周公之诗,指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鞋。
教稼农官,肇周家始祖;
行仁世泽,徙姬姓岐山。
——上联典指姬姓的祖先后稷。名弃,是炎帝的后代。尧任命他为农官。在他的管理下,天下农业连年丰收。帝尧很高兴,就封他为有邰氏的国君。下联指姬姓的先人迁徙岐山事典。
附:
邠封衍庆;
狼乳流祥。
——佚名撰姬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姬氏的源流姬亶父事典。
明代西安知府;
汉时信义将军。
——佚名撰姬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明代西安知府姬敏,字好学,孟津人。德行纯备,节操过人。下联典指后魏信义将军姬澹,字世雅。事桓、穆二帝,征战有功,封楼烦侯。
申姓的来源
一 姓氏来源
关于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孙后裔传到上古周朝时,出现了一个叫做申吕的,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北南阳市北),随后不久就建立了申国,他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魏郡:汉高帝初设,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堂号】
"鲁诗堂":汉时申公,博士。文帝时作《诗传》,号"鲁诗",拜大中大夫。 "忠孝堂":春秋时,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
三 历史名人
1、申枨、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2、申党、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3、申包胥:姓公孙,封于申,所以号为申包胥。春秋时做楚国大夫。与武员即武子胥有很好的交情。武子胥因为父兄被害逃往吴国的时候曾对包胥说:"我必复楚国。"包胥回答他道:"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武子胥以吴军攻楚,入其都,包胥跑到秦国求救,不吃不饮在秦廷上哭了七天七夜,秦国终于被感动了,派了五百辆战车去营救楚国,打败了吴军,楚昭王于是得以保国,要奖赏包胥,包胥逃而不受。
4、申不害: 战国时韩国京人。他在韩国朝廷中作了长达十五年的宰相,以很高明的领导才能把韩国的政治、外交处理得井井有条,使韩国虽然处于一个战乱连年的年代但国家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和袭击,因此而边的国富民安。他的学术上的思想源于黄老,主张刑名,和韩非子一起被称为申韩,是法家的始祖,其著作有《申子二篇》。
5、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明朝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深得张居正的赏识。先入朝廷做官,后因格倔强而被罢免。死于文定。著有《赐闲堂集》等。
6、申涵光、字孚孟、号凫盟,永年人。清顺治中恩贡生,与殷岳、张盖称“畿南三才子”,绝意仕进,著有《耿山集》等。
7、申伯纯,北京丰台人。1937年加入中国___。抗日战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前方总部高级参谋、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处长,华北财经委员会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统战部交际处处长,政务院秘书厅主任,政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副局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1979年7月13日逝世,享年81岁。著有《西安事变》等。
申氏祠堂对联资料
申(Shēn)姓出自姜氏,以国名为氏。商末时,原姜姓封国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境)。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长子,炎帝之后。
姓承申国;
望出琅玡。
——全联典指申姓的源流和郡望。
义门德政丹阳郡;
世代贤声忠裕堂。
——全联典指申姓的郡望和堂号。
责实循名,赏罚慎明持法度;
安邦伟业,兴亡求救展宏才。
——上联典指战国时思想家申不害,法家学派主要代表之一。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加强君主专制。著有《申子》六篇。下联典指春秋时楚国贵族申包胥,与伍子胥为知交。伍子胥将要逃奔吴国时对他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他说:“你能颠覆楚国,我一定能让它复兴!”后来,吴国用伍子胥计攻楚国,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在宫廷痛哭七昼夜,水米不入口,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楚昭王返国赏功时,他逃而不受。
皇后悲歌茅束;
培公见赏蒲轮。
——上联典指周幽王废申后,后作告哀诗,有“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句。下联典指汉武帝尝以蒲轮迎申培公入都。
忠孝克全标史册;
坚贞不朽赋诗情。
——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左司马申鸣,以孝闻名,惠王时官。大夫白公胜起兵反叛,劫持了申鸣的父亲,申鸣随叶公打败白公胜,父亲也被害。楚王赏他时,他说:“食禄避难,我不算忠臣;为国丧父,我不算孝子。名不能两全!”自刎而死。下联典指周代女子申女,许嫁后,因夫家轻礼违制,坚决不出嫁,守节持义,后被告而入狱,也不屈服。后作《行露》诗以表心志,收入《诗经·召南》。有句:“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室挂四知,黎庶扳辕共挽;
年登八表,朝廷加璧相迎。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尚书右仆射申徽,为政谨慎廉洁,画东汉名臣杨震像,并书其“四知”(参见杨氏联),一并悬挂于寝室,用来自戒。从襄州离任时,吏民扳辕相送数十里。下联典指西汉今文“鲁诗学”派的开创者申培公,少年时,跟从齐人浮丘伯学《诗》,文帝时立为博士,传授“鲁诗”,后归家,从各地来跟他学习的弟子千余人。武帝时,他已八十多岁,武帝派人安车蒲轮(在车轮上裹蒲,以减少震动),束帛加璧(带上帛和璧),请他入都,拜太中大夫。
附:
状元宰相;
耆硕神仙。
——佚名撰申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明代东阁大学士申时行。下联典指唐代洛阳人申秦芝。
霜添柏树冷;
气指桂林寒。
——此联为唐代武进尉申堂栒诗句联。
真理学从五伦做起;
大文章自六经分来。
——此联为清代顺治中恩贡生申涵光自题联。有《聪山集》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777 208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百家姓中池姓和乔姓的来源
下一篇:百家姓中郜姓和黎姓的来源